分類: 軍事新聞
“你好!心藝術!”——藝術療愈走進學校心理健康課堂
“情緒竟然可以通過表情、動作、行爲等方面覺察到,還可以唱出來、畫出來、手工做出來!感覺很奇妙。生活中的水果、線條、音符都可以代表我的情緒,我才注意到自己情緒可以變化這樣快。”雅安市名山區實驗小學的一位學生告訴記者。
隨着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物質生活大幅提升和改善的同時,大衆心理壓力也隨之總體升高,尤其是兒童青少年心境、認知、行爲障礙等問題越來越突出,藝術治療這一形式新穎且契合青少年心理特點的療愈方式受到社會各界日益重視。2022年11月20日,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發起“你好,心藝術!”——藝術療愈走進學校心理健康課堂活動,選用“繪畫療愈”和“音樂療愈”兩種藝術療愈形式,特邀心理專家定製研發“藝術療愈零基礎課程 ”,圍繞孩子們最常見的“情緒”問題,幫助其更好地識別情緒、理解情緒、處理情緒。
牽手藝術 寓教於樂
因爲疫情反覆,不少學生居家學習。長時間不與同齡人交往,學生常有可能出現不良情緒和行爲問題。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危機成爲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此次心理療愈走進課堂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等多渠道方式,充分發揮平臺和資源優勢,聯動北京、四川、湖南、甘肅、陝西等幾十所橋愛心理健康課堂項目校,同步開展。以四川雅安地區爲例,橋愛在33個項目校的92個授課班級中開展心理健康課堂,並配備教師用書250套,學生用書6850冊,學生成長日記6850冊。同時,橋愛派發給授課老師的“課程包”十分用心,包含教案、PPT、教具清單,以及需要打印的掛圖和貼紙文件,還有課堂上學生創作時播放的背景音樂等。“你好,心藝術!”活動作爲學校心理課堂的豐富和延伸,既有一定的教學基礎,又爲缺乏藝術專業訓練的老師科學實施藝術療愈課程提供了有益探索。
“實際上學生很大可能會排斥心理測試等太直接的方式,因此我們綜合了多位心理專家的建議,選用了繪畫和音樂兩種途徑,來幫助孩子們打開心靈。效果也非常可觀,學生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心靈也得到了釋放。”橋愛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代潔表示。
iPhone 16「對角線排列鏡頭」消失?新鏡頭模組登場 果粉嗨:就是它了
藝術療愈不僅聚焦學生,更是填補了非專業心理老師在輔導能力方面的空白。“教育工作中一個非常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是學生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課教師用書的詳實授課步驟指導,讓我不再發愁‘上什麼,怎麼上’的問題,學生用書與成長日記讓孩子們擁有了系統的學習材料,便於記錄陪伴學生成長。讓教師和學生更加喜愛上心理健康課堂!”四川省雅安市八步鎮中心小學胡國瓊老師告訴記者。
深耕領域 融合發展提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研發和普及。2021年,由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聯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共同研發的“心靈放映室”項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教材正式出版發行,包含教師用書、教學用具、教學素材(PPT、視頻)、學生用書、學生手卡等。這爲各地項目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供了系統的解決方案和完整的教學工具,極大增強了項目的可操作性、可複製性、可持續性。
據瞭解,橋愛對藝術療愈公益項目的支持並不侷限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早在去年5月,橋愛與中央美術學院聯合設立了“藝術治療研究中心”,共同攜手開啓藝術治療在高校的科研與教學。重點開展中國本土化藝術治療學術框架和課程體系的研究,同時引進國內外藝術治療頂尖人才,構建國際化專業師資團隊,定期組織藝術治療領域國際性學術交流,藉以推動中國藝術治療行業標準及評價體系的建立。
期間,還舉辦了“藝術治療的現在與未來”主題系列講座,每月一大師,每月一主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共同探討藝術治療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提到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見誤區,美國加州南部大學臨牀心理學博士、香港理工大學家庭治療碩士廖暢宇提醒道,不論是遊戲治療還是表達藝術治療,我們最終目的是怎樣讓孩子得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最錯誤的方法是根據孩子行爲的乖巧或者好壞去“獎勵”他/她。給予一種錯誤的心理暗示,不僅不能夠給他/她帶來安全舒適的心靈環境,反而會加重兒童的緊張、焦慮等情緒。
“藝術創作與我們的心靈健康息息相關,藝術不僅在學校裡、在博物館裡,也在咖啡館,花卉、地鐵牆等目所能及的地方”。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研究生教育)何天虹教授表示,從藝術透視孩子內心,可以幫助孩子從不同角度理解和詮釋事物,併爲自我增強正面的抗逆力,以促進孩子個人成長及發展。
除了支持中小學校心理健康課堂、高校藝術治療科學研究和大師講座之外,橋愛還走進基層社區,開展“社區心理坊”,將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和舒壓療愈諮詢服務帶給社區居民、社區工作者、志願人員和基層黨員,在共同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發揮了自己獨特的作用。
擔當責任 踐行慈善
我國2020年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指出:2020年青少年的抑鬱檢出率爲24.6%,其中,輕度抑鬱的檢出率爲17.2%,高出2009年0.4個百分點;重度抑鬱爲7.4%。長期以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正日益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積極投身關愛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用愛與專業治癒“童”心。自2013年創立初期,橋愛就聚焦扶貧助學公益項目。2017年起,橋愛開啓戰略轉型,立足兒童心理髮展規律和學校教育資源現狀,將公益主題聚焦於心理健康教育與藝術文化療愈領域,代表性項目有“心橋計劃”、“心靈放映室”等。
截至目前,橋愛的項目已遍及北京、四川、湖南、甘肅、陝西等地。資助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心理課程體系,並配套提供解決方案,受益學生超過8萬人次。
在公益領域,橋愛一直秉承初心,肩負使命,篤定前行。“從扶貧助學到精準聚焦兒童青少年,從服務學校輻射延伸到社區羣衆、社會特殊羣體,橋愛一直在路上,關愛從未間斷。我們堅信,只要方向正確,何懼山高水長!”陪伴橋愛同行的,是樂善好施的愛心人士、是權威專業的科研機構、是優秀勤勉的項目團隊。在愛與專業的加持下,橋愛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正將公益慈善事業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橋愛認爲,每一個孩子們都是獨有的寶藏,他們都有着自己的天賦和愛好。橋愛將持續用藝術療愈的方式走進兒童青少年的內心,讓陽光灑滿心中最隱秘的角落,爲他們創造更多表達自我的機會,讓人們更加了解和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打開他們的發展空間,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你好!心藝術!”——藝術療愈走進學校心理健康課堂
“情緒竟然可以通過表情、動作、行爲等方面覺察到,還可以唱出來、畫出來、手工做出來!感覺很奇妙。生活中的水果、線條、音符都可以代表我的情緒,我才注意到自己情緒可以變化這樣快。”雅安市名山區實驗小學的一位學生告訴記者。
隨着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物質生活大幅提升和改善的同時,大衆心理壓力也隨之總體升高,尤其是兒童青少年心境、認知、行爲障礙等問題越來越突出,藝術治療這一形式新穎且契合青少年心理特點的療愈方式受到社會各界日益重視。2022年11月20日,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發起“你好,心藝術!”——藝術療愈走進學校心理健康課堂活動,選用“繪畫療愈”和“音樂療愈”兩種藝術療愈形式,特邀心理專家定製研發“藝術療愈零基礎課程 ”,圍繞孩子們最常見的“情緒”問題,幫助其更好地識別情緒、理解情緒、處理情緒。
牽手藝術 寓教於樂
因爲疫情反覆,不少學生居家學習。長時間不與同齡人交往,學生常有可能出現不良情緒和行爲問題。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危機成爲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此次心理療愈走進課堂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等多渠道方式,充分發揮平臺和資源優勢,聯動北京、四川、湖南、甘肅、陝西等幾十所橋愛心理健康課堂項目校,同步開展。以四川雅安地區爲例,橋愛在33個項目校的92個授課班級中開展心理健康課堂,並配備教師用書250套,學生用書6850冊,學生成長日記6850冊。同時,橋愛派發給授課老師的“課程包”十分用心,包含教案、PPT、教具清單,以及需要打印的掛圖和貼紙文件,還有課堂上學生創作時播放的背景音樂等。“你好,心藝術!”活動作爲學校心理課堂的豐富和延伸,既有一定的教學基礎,又爲缺乏藝術專業訓練的老師科學實施藝術療愈課程提供了有益探索。
“實際上學生很大可能會排斥心理測試等太直接的方式,因此我們綜合了多位心理專家的建議,選用了繪畫和音樂兩種途徑,來幫助孩子們打開心靈。效果也非常可觀,學生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心靈也得到了釋放。”橋愛慈善基金會副秘書長代潔表示。
藝術療愈不僅聚焦學生,更是填補了非專業心理老師在輔導能力方面的空白。“教育工作中一個非常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是學生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課教師用書的詳實授課步驟指導,讓我不再發愁‘上什麼,怎麼上’的問題,學生用書與成長日記讓孩子們擁有了系統的學習材料,便於記錄陪伴學生成長。讓教師和學生更加喜愛上心理健康課堂!”四川省雅安市八步鎮中心小學胡國瓊老師告訴記者。
深耕領域 融合發展提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研發和普及。2021年,由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聯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共同研發的“心靈放映室”項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教材正式出版發行,包含教師用書、教學用具、教學素材(PPT、視頻)、學生用書、學生手卡等。這爲各地項目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提供了系統的解決方案和完整的教學工具,極大增強了項目的可操作性、可複製性、可持續性。
據瞭解,橋愛對藝術療愈公益項目的支持並不侷限於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早在去年5月,橋愛與中央美術學院聯合設立了“藝術治療研究中心”,共同攜手開啓藝術治療在高校的科研與教學。重點開展中國本土化藝術治療學術框架和課程體系的研究,同時引進國內外藝術治療頂尖人才,構建國際化專業師資團隊,定期組織藝術治療領域國際性學術交流,藉以推動中國藝術治療行業標準及評價體系的建立。
劫後餘生的痛快感!看氣勢磅礡山海景及東北角最大瀑布 全程無冷場
期間,還舉辦了“藝術治療的現在與未來”主題系列講座,每月一大師,每月一主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共同探討藝術治療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提到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見誤區,美國加州南部大學臨牀心理學博士、香港理工大學家庭治療碩士廖暢宇提醒道,不論是遊戲治療還是表達藝術治療,我們最終目的是怎樣讓孩子得到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最錯誤的方法是根據孩子行爲的乖巧或者好壞去“獎勵”他/她。給予一種錯誤的心理暗示,不僅不能夠給他/她帶來安全舒適的心靈環境,反而會加重兒童的緊張、焦慮等情緒。
“藝術創作與我們的心靈健康息息相關,藝術不僅在學校裡、在博物館裡,也在咖啡館,花卉、地鐵牆等目所能及的地方”。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研究生教育)何天虹教授表示,從藝術透視孩子內心,可以幫助孩子從不同角度理解和詮釋事物,併爲自我增強正面的抗逆力,以促進孩子個人成長及發展。
除了支持中小學校心理健康課堂、高校藝術治療科學研究和大師講座之外,橋愛還走進基層社區,開展“社區心理坊”,將心理健康知識科普和舒壓療愈諮詢服務帶給社區居民、社區工作者、志願人員和基層黨員,在共同抗擊新冠疫情的戰鬥中發揮了自己獨特的作用。
擔當責任 踐行慈善
我國2020年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指出:2020年青少年的抑鬱檢出率爲24.6%,其中,輕度抑鬱的檢出率爲17.2%,高出2009年0.4個百分點;重度抑鬱爲7.4%。長期以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正日益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北京橋愛慈善基金會積極投身關愛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用愛與專業治癒“童”心。自2013年創立初期,橋愛就聚焦扶貧助學公益項目。2017年起,橋愛開啓戰略轉型,立足兒童心理髮展規律和學校教育資源現狀,將公益主題聚焦於心理健康教育與藝術文化療愈領域,代表性項目有“心橋計劃”、“心靈放映室”等。
截至目前,橋愛的項目已遍及北京、四川、湖南、甘肅、陝西等地。資助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心理課程體系,並配套提供解決方案,受益學生超過8萬人次。
在公益領域,橋愛一直秉承初心,肩負使命,篤定前行。“從扶貧助學到精準聚焦兒童青少年,從服務學校輻射延伸到社區羣衆、社會特殊羣體,橋愛一直在路上,關愛從未間斷。我們堅信,只要方向正確,何懼山高水長!”陪伴橋愛同行的,是樂善好施的愛心人士、是權威專業的科研機構、是優秀勤勉的項目團隊。在愛與專業的加持下,橋愛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正將公益慈善事業推向一個新的境界。
橋愛認爲,每一個孩子們都是獨有的寶藏,他們都有着自己的天賦和愛好。橋愛將持續用藝術療愈的方式走進兒童青少年的內心,讓陽光灑滿心中最隱秘的角落,爲他們創造更多表達自我的機會,讓人們更加了解和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打開他們的發展空間,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Adobe以200億美元收購線上設計協作平台Figma 可能面臨市場壟斷訴訟
金羊網評:“家門口”就醫,不僅要“有”還要“優”
爲超大規模人口提供可及的優質醫療服務,是一道世界性難題,也是中國深化醫改的必答題。一面是90%的家庭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醫療點,一面是好醫院、大專家依然“一號難求”。如何讓老百姓不僅方便“看上病”,也方便“看好病”?大病重病在本省就能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在鄉鎮、村裡解決——瞄準這一關鍵目標,“家門口”看病就醫加速從“有”向“優”破題。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政務服務的質量在不斷的提升,公共服務的標準在不斷的提高,是爲了適應新時代的新常態,滿足人民羣衆的需求和訴求,是思想的與時俱進,是方法的改革突破。“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不是喊的口號,而是要注重在細枝末節和細微之處的關心、服務。“看病難”“看病貴”,對於羣衆指出的服務問題和民生短板,自然就應該成爲黨員幹部去思考和解決的方向、目標。
面對面訪民情,瞭解羣衆心上事。羣衆入院難、看病難、看病貴,主要是體現在哪些方面,是掛號預約不上,是繳費排隊不方便,是異地報銷不及時,是在大城市的醫院看病後續治療麻煩,還是有其他的什麼問題,幹部只有深入羣衆,多渠道的傾聽羣衆的想法,才能真正意義上摸清楚情況,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
鍵對鍵聽民聲,徵求羣衆金點子。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羣衆在生產和生活在,在醫療、教育、養老和就業等服務上,有哪些問題是最清楚不過的,有哪些經驗和教訓,羣衆也是最有發言權的。因此,要能夠廣泛的徵集羣衆意見和建議,從羣衆的視角去思考和落實,才能讓服務少走彎路,辦到羣衆心坎上。
實打實惠民生,交出服務新答卷。新時代新徵程,黨員幹部是一塊磚,人民羣衆哪裡有需要,黨員幹部就要往哪裡搬。延伸基層政務服務“半徑”,打通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打造“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把優質資源下沉到基層一線去,把服務送到羣衆家門口,肯定是能夠提升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美好生活在路上,黨員幹部要始終在人民羣衆身邊,衝在最前沿、幹在最實處,與人民羣衆一起,繪出一刻鐘便民生活幸福圈。(萬瓊)
編輯:李軒
阿里地區教育局“紅色經典潤鄉土”系列活動走進校園
日前,阿里地區教育局聯合札達縣教育局,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在札達縣底雅鄉舉行了“紅色經典潤鄉土 團結鑄魂守邊疆 ”爲主題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校園系列活動。
活動首先開展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基礎知識 ”培訓和“增強‘五個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主題宣講,隨後舉辦了“紅色經典潤鄉土 ”誦讀比賽以及“ 團結鑄魂守邊疆 ”文藝比賽等活動。通過開展系列活動,切實提升了廣大師生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知,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長期以來,阿里地區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學校發展規劃和教育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校園爲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根基。
“我們以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以及各大傳統節日爲載體,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校園活動。”阿里地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我們積極組織多形式的主題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樹立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理念,讓民族團結的種子紮根在孩子們的心中,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校園綻放。
多地高校督促學生上課“坐前排”,有的前排未坐滿記最後一排違規
多地高校督促學生上課“坐前排”,有的前排未坐滿記最後一排違規
近期,全國多地高校開展了學風建設活動,部分高校着重強調了對學生上課不坐前排等現象的檢查。
據河南省新鄉醫學院網站11月17日消息,新鄉醫學院教務部和本科生學院發佈通知,決定從11月20日開始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一次學風專項督查,督查內容包括上課考勤情況,和有無不帶教材、不做筆記、不提問題、不坐前排“四不”現象的情況等。
同樣位於新鄉的河南工學院11月16日也發出《關於開展2023年“優良學風建設月”的通知》,要求構建“督學—養成”體系,重點檢查學生課堂“三率”,即:到課率、擡頭率以及前排學生入座率。河南工學院要求各學院須輔導員、班主任每天至少深入教室一次,對學生前排就坐情況、到課率、上課狀態等情況進行檢查。
另據四川美術學院網站10月27日消息,該校公共藝術學院開展了本學期第一次學風檢查,檢查工作將持續一個月。此次學風檢查,每日認真比對應到、實到課人數、前排就坐率、課本攜帶情況和課堂紀律。
陝西榆林學院網站10月23日消息也顯示,榆林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正式啓動了“隨堂聽課”工作,要求所有輔導員、班主任隨機深入課堂教學一線聽課。“隨堂聽課”,就是要摸清各班級學生的到課率、上課的擡頭率、前排的就座率等情況。
在湖南,10月21日-10月23日,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各班級召開“審覈評估我知曉,學風建設我助力”主題班會,各班組織學習了《關於開展課堂教學質量月活動的通知》,引導同學主動“坐到前排來、把頭擡起來、帶着教材來、提出問題來”。
吉林省長春大學網站10月12日消息也顯示,長春大學學生工作處發佈《長春大學“學在長大”學風建設質量提升月實施方案》,要求教育引導學生上下課做到“三個務必”和“三個不”:即務必帶教材、務必帶筆本、務必前排就坐;不遲到早退、不吃東西、不玩手機等電子設備。對曠課或違反課堂紀律屢教不改者,要按照《長春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定》相關條款給予相應紀律處分。
澎湃新聞注意到,近年來對高校學生上課“前排率”等情況進行正式管理的有遼寧等省份。遼寧省教育廳2021年1月1日印發《遼寧省高等學校加強學風建設十條措施》,其第二條提到:“高校要嚴格教學過程管理,增強教學實效,提高課堂上座率、前排率、擡頭率”。
今年4月,遼寧理工學院黨委組織部還發出通知,要求全體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學生幹部、青年團員在學風建設中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帶頭前排聽課,提高前排率、擡頭率、互動率。通知強調,學生黨員、積極分子、學生幹部、青年團員上課時在前排就坐,不僅是強化學風建設的有力抓手,也是進一步發揮學生黨員隊伍模範帶頭作用的現實要求,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推動學風建設的助推器。
要求學生幹部等人帶頭坐前排的,還有湖南工業大學等高校單位。湖南工業大學體育學院網站今年10月16日消息顯示,學院召開了全體學生幹部會議,要求學生幹部以身作則,上課提前10分鐘到教室做好課前準備,並主動坐前排。
針對學生上課不坐前排等問題,有的高校單位還規定,學生多次犯規可能需要家長來校“陪讀”。據湖南交通工程學院網站今年3月公佈的由湖南省教育廳2022年11月編印的《湖南省本科高校教風學風實施情況》,湘南學院在關於教風學風建設實施的情況彙報中提及一則“醫學影像檢驗與康復學院典型案例”:立好三條規矩:“坐前排”,要求學生優先坐前排座位;“雙彙報”,若前排未坐滿,則由學委將最後一排同學名單記錄,彙報給任課老師和輔導員;“集手機”,所有同學將手機靜音/震動,集中疊放在靠近中間過道的課桌上。“狠”抓落實,讓大家不敢違規:第一次:匿名通報其行爲,要求其他同學引以爲戒;第二次:要其在晚點名上公開檢討,班級成立專門隊伍,跟蹤檢查;第三次:告知家長,再犯則需要來校溝通,或將“陪讀”。
校園科技節 感受科技魅力
11月14日,學生們在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田鎮學區中心小學體驗學習科普知識。當日,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田鎮學區中心小學舉辦“科技創新,向陽向光向未來”校園科技節主題活動。根據不同班級,學校開設航空航天、智能機器人、動物王國等若干板塊,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感受科技魅力,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勇於探索的濃厚興趣。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張維堂 攝
作者:張維堂
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生6.8级地震,我领馆:未接到中国公民地震中伤亡报告
【專欄投稿】臺灣高齡社會仰賴外勞的照護制度,還能走多久?
【專欄投稿】臺灣高齡社會仰賴外勞的照護制度,還能走多久?
至尊仙道 小說
圖爲外籍看護陪伴長者在公園內散步。 圖/記者餘承翰攝影
民國83年410教改大遊行提出「廣設高中大學」訴求,讓人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爲迴應此訴求,教育部86年開放私人興學及專科升格技術學院、科大等,但當時政策推動時卻沒有將未來少子化因素綜合考量進去,致使出現政策盲點、種下高教惡果,如今私校退場爭議多、私校爲開發生源導致亂象頻傳,年青人學子躺着考,也有大學可以讀,個人與社會持續爲此付出昂貴的學習成本。只作單一思考,沒有納入影響深遠的關鍵因子,造成後續要花更大資源收拾殘局的案例所在多有,放寬外勞這項政策,應該要吸取過去失敗經驗,做更周全的政策設計與選擇。
現在,我們正爲了廣設大學的錯誤政策,舉國耗損讓情況不再繼續惡化下去、目前正進行的放寬外勞政策,如果執意推動,可想而知,勢必又成爲長達十年以上的政策困境,特別2025年臺灣就邁入超高齡社會,我們不禁要問:面對超高齡嚴峻挑戰,但同時又得爲放寛外勞衍生的各種社會問題疲於奔命,臺灣還有多少本錢可以虛擲?
爲何我們如此憂心?主要考量因素有下列幾點
一、 臺灣社會長期對醫院看護勞權及移工人權的漠視
24小時全天照顧很普遍發生在外勞及醫院的看護中!記得之前有位立委很認真的來找我們探討醫院看護工未符合勞權的議題,想開記者會抨擊,但我跟他說,若要符合勞權,176*24小時=4224元/天,一個月就需要至少12萬元,若加上1.34倍及1.67倍的加班費計算,更是天價,若倡議勞權議題,但也無法提出周全的改善建議,當下造成的最大沖擊,就是個案本身,這類家庭很少人付的起,屆時立委的善意反倒成爲擊垮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形成更大的社會問題。
我們認爲,這塊棘手難解的議題非常需要政府擔起責任,做好政策設計,投入必要資源,協助一般家庭能承擔,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同樣,在家的外勞,其工作時間及相關權益更是長期被忽略,這些本身就缺乏人權的工作者們,期待他們能提供優質照顧服務無非是緣木求魚,不論是本國人外國人的這些照護者,若不提出對勞僱雙方都蒙利的人權改善政策,急急忙就用現行模式開放,必讓舊有的長照問題,再生更多隱藏難解的社會未爆彈。
二、失聯移工在社會底層四處竄流
缺乏人權的移工政策,容易導致移工因各種困難而逃跑。一般而言,很少有國際移工來臺灣工作是要立志當逃跑外勞的,通常是原本在合法狀態遇到難題,但未能被好好處理解決的移工,所以只好自力救濟地「逃跑」,無奈的成爲社會的邊緣人,四處流竄。
依照移民署統計,截至112年7月底爲止,失聯移工數字已達83,383人!且歷年數字一直向上攀升,若放寬外勞政策而沒有其他配套改善作爲如同步提出人權改善政策,可預期失聯人數必會持續增加,失聯移工的人身安全,以及流竄在社會底層困境及因爲見不得光可能導致各種難以想像的後果,這些複雜又困難的議題,相當難解。
三、加速臺灣老人失能化
面對長照需求,家有外勞,就一般觀念,有花錢聘人,當然要儘量讓移工做事,根據我們在照護第一線的觀察,如果萬事都仰賴他人,久而久之,長輩自主生活能力會逐漸退化,失能速度想當然而會變快。
急忙推動外勞開放政策跟目前長照十年計劃推動的意旨相互衝突,這些年來第一線長照服務工作者們篳路藍縷,希望達成長照十年計劃中:「銜接前端初級預防功能,預防保健、活力老化、減緩失能,促進長者健康福祉,提升老人生活品質。」的目標,這些明明白白寫在計劃內的文字,都是我們認爲臺灣社會應該要走的長照之路,也是長照政策推動的基礎所在,政府右手推動往這方向邁進的計劃,左手又推出違背此方向的政策,左手打右手,政策與計劃相互矛盾,全部能量在這矛盾過程中抵銷完畢,原來持續前進的步伐就在原地踏步,這項自外於長照政策精神的急就章政策,正逐步的抑制與崩解過去政府與民間的努力,籲請決策者們能戒之慎之,充分考量與評估後再行做重大政策的推動。
綜上,這次放寛外勞的政策如此迅速成形,應不「脫離」選票考量。認真思考,放寬外勞,真的有助於選票增加?是否能造福到那些亟需要照顧的人們也讓人十分懷疑。
過去長照2.0政策,有效讓臺灣照顧服員成長了近10萬人,面對外勞放寬政策,同時也是在縮減對於未來這些照服員的工作機會,我們觀察到目前各地照服員們已紛紛不滿政府如此不經討論與評估,而急切單方宣佈開放的作爲。
各界長照先進也陸續發出放寬外勞不當之處,學術前輩們也陸續爲文評析此一政策的盲點,距離選舉還有數個月,是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讓各方論辯出臺灣應該走出來的幸福的長照之路,我們確信唯有消彌各方歧見,凝聚大家共識的公共政策,才能真的具體實踐而不至於淪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政策困境。
臺灣社會需要好的政策設計、配套計劃、縝密方案評估以及能拿出能說服社會的論述內容,如果沒有上述這些,只想用政治力勉強推動,過去也不乏公民用選票拒絕錯誤政策的歷史教訓。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倡議家》立場。
Take action!加入《倡議+》
閆學東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
教育部官網消息,11月14日,教育部人事司在西南交通大學宣佈了教育部黨組的任免決定,閆學東同志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楊丹同志不再擔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職務。教育部人事司主要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四川省委組織部、教育工委有關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閆學東,1975年9月出生,研究生,哲學博士,中共黨員,教授。曾任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珠三角社會風險治理研究中心”在廣輕工成立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林怡如 記者 劉盾)日前,“珠三角社會風險治理研究中心”在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來自浙江大學、廣東省委黨校、南方智庫專報編輯部等高校及智庫負責人、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杜安國表示,成立“珠三角社會風險治理研究中心”,是學校持續推動教育部思創中心建設、促進黨建思政成果產出的一次積極嘗試。中心將致力於從職業教育方向,探索珠三角地區社會風險治理問題的解決途徑,聚集一批高層次人才,形成一批高水平成果,爲高校智庫建設提供高職領域的獨特視角。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樑豔珍宣讀中心成立文件和受聘專家名單。杜安國爲受聘專家們頒發聘書。同日還舉行了首屆高職院校智庫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如何建設高職院校新型智庫,展開熱烈研討。
據介紹,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建校90年來,一直堅守職教初心,緊密對接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爲社會培養了超24萬優秀輕工業人才。學校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全域思政育人體系,在2022年獲批立項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目前已構建起“一中心三基地”的基本體系,承擔並完成教育部委託重點項目3項,開展了社會培訓、鄉村振興規劃等系列社會服務。
作者:林怡如 劉盾
81所中小學校全覆蓋 姑蘇區開展“法治副校長送法進校園”系列活動
2023 年 11 月 29 日
軍事新聞
No Comments
Doris Leo
81所中小學校全覆蓋 姑蘇區開展“法治副校長送法進校園”系列活動
蘇報訊(記者 管有明 通訊員 薛穎)近日,在蘇州市田家炳實驗初級中學禮堂裡,姑蘇區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的何帆檢察官圍繞未成年人保護和預防校園欺凌開展普法宣講。她將豐富的法律知識融入到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案例中,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爲廣大師生答疑解惑。該校師生在聽完法治課後連連點贊。
话少点广告部
自10月以來,姑蘇區深入開展“法治副校長送法進校園”系列活動,轄區範圍內9所市屬高級中學、19所初級中學以及53所小學全覆蓋。該系列活動主要圍繞未成年人權益保護、預防青少年犯罪、防範電信詐騙與網絡詐騙、校園安全等多個法治主題,組織開展法律知識講座、模擬法庭、知識競賽、國旗下講話等各種法治宣傳活動80餘場次,通過“以案釋法”“情景模擬”“互動提問”等形式,有效傳遞了法治理念,增強學生法治意識。
據悉,本次“法治副校長送法進校園”系列活動在推進法治教育的基礎上,還專門印發了近1000份海報在中小學校張貼,公示“法治副校長”的照片、姓名、單位、聯繫電話等信息。同時,姑蘇區還發放“法治副校長”聯繫卡片20000餘張,旨在爲“法治副校長”隊伍“亮明身份”,進一步密切與學校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互聯。
同德餐饮学生总动员 以创意料理感恩谢师
男子腹胀就医 开刀取出3公斤肿瘤
资产遭查封!魏德圣控郭台强诈欺 郭:借钱还我盼早日落幕
龙珠K
事实证明,中国年轻人有着无限创造力,把万圣节过成了“万梗节”
就是這家!直擊「初戀女神」滿島光排隊嗑台灣最強麵線
軍事